教師最大的悲哀是對學生沒有愛;教師最大的痛苦是失去學生對你的愛。
教師對學生既要有愛的情感與行為,又要有愛的藝術與智慧。
教師的價值在于在成就學生的同時,也成就了自己。
教師要用心做教育,滿懷激情做教育。
教師要視學生為孩子,教師要善于用父愛、母愛、師愛去喚醒孩子的夢想,激發孩子的追求。
教師“鎮”不住課堂,教育就“征服”不了學生。
數學是理性之王;語文,是精神的母體,是文化的脈搏;科學,是科學精神的象征……這里有足夠多的美,足夠多的智力歷險,足夠多的探索發現,完全可以深深吸引每一個學生。
一個語文教師,如果從來沒有激情,沒有過詩意,沒有精神高地,他就不可能“占住”孩子的心靈,他的“語文”也絕不會有感染力;一個數學教師,如果從來不懂得什么叫嚴謹之美,如果從來沒抵達過數學思維的密林,沒有過對數學理性的深刻體驗,那么,他的數學課自然是乏味的,甚至是令人生厭的。
以上曾校長所講,是我非常欣賞的。我們的有效課堂教學,必須要注重師生關系的和諧,試想,若沒有和諧的師生關系,就算這位教師水平再高,分析問題再透徹,但學生對此卻充耳不聞,無動于衷。這又如何能提高課堂效益?教學質量又從何談起?如果有和諧的師生關系作基礎,學生喜歡這位教師,也就想聽、肯聽,而且樂聽這位教師的課,所謂“親其師,聽其言,信其道”就是這個道理。那么,如何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呢?根據我的教學體會,并參考一些資料,覺得應做到如下幾點。
一、師與生的和諧。
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、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系,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。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。即:
1、輕松的教學流程。老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,才能營造良好的氣氛。在課堂上,教師首先要輕松起來,教師要努力保持微笑,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。其次,教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。因此,知識的呈現也要輕松、自然。通過輕松的形式呈現抽象的學科知識,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,不僅易懂,而且樂學。
2、幽默利落的教學表達。幽默是一種智慧,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,并給人以啟迪;利落是教師的素質,讓人聽著舒暢,提神;幽默利落主要表現為:教師講課生動形象,機智詼諧,妙語連珠,動人心弦。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,猶如畫龍點睛,給學生以啟迪。在這種課堂氛圍中,學生心情舒暢,樂于學習,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,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、幽默點撥、幽默糾錯、幽默啟悟,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,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,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。
3、自我價值的實現。人的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:渴望被肯定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個“四塊糖果”的故事。這說明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。作為教師要努力放大他們的優點,尋找他們的閃光點。讓他們在課堂上被得到認可和肯定。
二、教與學的和諧。
教學要改變過去的教育從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;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,促進學生全面、和諧地發展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,成為學生學科活動的組織者、引導者和合作者,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“教”和學生“學”的整合。教師應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,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,并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科活動的機會,從而獲得廣泛的學科活動經驗。
1、確定課堂教學目標,讓學生有桃子可摘。首先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。我們按照新課程標準(教學大綱),結合教材、學生、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實際,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: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,“保底不封頂”;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達到的,后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;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余力的。
2、興趣滿課堂,讓學生感到有意義。 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。心理學研究表明,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,那么活動效率就較高,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。興趣滿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借課堂動態生成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手段、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,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,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,成為學生的主人。教師在課堂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,并富有啟發性,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,創造機會,引發學生求知欲,喚醒學生好奇心,培養學習興趣。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,充分調動學生的眼、耳、腦、口、手等多種感官活動,通過看看、聽聽、想想、講講、做做等產生復合刺激,增強參與效果,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,用討論交流、競賽搶答、畫畫演演等形式,引導學生人人參與。
3、練習進課堂,讓學生有自主時間。練習進課堂是指將課后練習或作業有機地設計在教學環節中,既加強課堂訓練又減輕學生過重負擔。課上可供學生依賴的時間量有兩個。一是教師實際教學所用的時間量;二是學生集中注意力上課的時間量。首先,教師要做到“精講”,即講學生不懂的重要之處,講有價值的規律之處,講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的精華之處。一般把課上1 / 3 的時間留給學生,保證其有時間集中精力練習或作業。其次,要做到“精練”,即練習富有針對性,選題富有典型性,訓練富有階梯性,形式富有多樣性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饒有興趣和富有質量的練習,有效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。就練習富有針對性而言,我們恰如其分地把課后“練習”設計在教學環節中。在布置練習作業時層次上設計二類:有的完成必做題,有的除了做必做題外還要完成選做題。這樣,保證各類學生有效支配時間自覺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練習,既提高了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,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,促使他們以愉悅的心情面對作業,從而有效地減輕了他們過重的負擔。
三、人與人的和諧。
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,對后進的學生更應如此。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對書本上的知識探索、研究,而要把知識延伸到現實中、生活中。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,而是一個個鮮活的、有思想、有自主能力的人,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,用自己的思維方式,再創造有關的學科知識。教師應該努力創建民主、平等、和諧的師生關系。
實驗研究表明,課堂教學在高興、愉快的情緒中進行,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。因此,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,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、學生、教學內容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情境等幾個因素如何協調相處,使之和諧。和諧,既是一種教育、教學的指導思想,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,更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。
反思我們的教學工作,感覺我們離學生有多遠,你被學生所接納也就有多遠。我們有多少時間和機會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,交流時能聽到多少學生的實話。我想我們老師只有蹲下身來經常走進學生與學生一起探討、一起交流,讓他們真實的感受到老師的愛和關心,認為老師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。同學們才會和你說真話和實話,只有如此老師們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,在教學過程中更能接近學生的需要。老師才能做到想學生所想。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良師益友。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,學生喜歡這位教師,也就想聽、肯聽,而且樂聽這位教師的課,正所謂“親其師,聽其言,信其道”就是這個道理。成績的提高肯定指日可待。再一次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的基礎。
教務主任:蔣小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