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物檔案】做明醫,不做名醫
楊卓穎,黃岡中學廣州學校實驗小學三(4)班學生,具有鉆研精神,學習成績優秀;
業余愛好:喜歡傳統中醫文化,師從中醫界赫赫有名的金針門何有中老師,受金針門祖師訓——“做明醫,不做名醫”影響,從小接觸傳統文化,培養正知正念,接受正規的針灸學習。
【班主任推薦】志存高遠,博腳踏實
卓穎,滿滿的智慧,透露在你專注的眼神,小小年紀就懂得謹言慎行,大方又有魄力,渾身充滿自信的力量。
在學習上,獨具匠心,想象力倍豐富,每一次自編自導的故事,都能打動他人;課堂上,思維敏捷領悟能力超強。滿腹經綸,同時也是一個虛心又好學的好孩子。
【成長故事】在媽媽肚子里時,便結緣中醫
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,就與傳統中醫結緣。
媽媽說,當時在懷著我的時候,何中有老師把著媽媽的脈,就能把我的性別、性格等都告訴了爸爸、媽媽,讓我感到非常好奇。
小時候總跟著爸爸、媽媽去老師的診室玩,看到很多在醫院治不好,甚至被醫院判了死刑的病人來找何老師,老師總能用他的醫術把他們救過來,讓我在我的內心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,就是我長大以后,也要像他那樣,用自己的醫術來救助更多需要的人。
(金針,顧名思義,我們給別人施針都是金子做的呀)
我是六歲開始真正接受系統學習的,一開始學習的時候,每個人都需要幫別人施針,第一個給我下針的當然是我那勇敢的媽媽啦,看到媽媽那痛苦也忍著的表情,我可是很淡定的呦。
當然,除了幫別人施針,我們也要被施針,我都是由爸爸媽媽幫忙,雖然很痛,但是很堅強喲,對針灸有了真正的認知和感覺。
接著就輪到我幫很多人扎針,實踐中學習,效果都很好,很多叔叔阿姨都很感謝我,因為我幫很多人解決了問題,通過針讓我結了很多善緣,也讓我增強了信心。
偶爾也幫自己扎一下,很勇敢哦!
傳統中醫博大精深:指掌訣、小針、辟谷、經咒功,還要背古典經文
我們金針門除了是一個門診部,也是一個研究所,老師會固定開設一些培訓班,有指掌訣班,小針班,辟谷班等等。下面就是我們上課時的一些照片。
大家認識這位是誰嗎?這可是我們鳳凰衛視的著名主持人朱文暉博士,我們是同學哦。
赴青海義診,明白了學醫真正意義
之后跟隨著老師和師兄、師姐們去青海義診,那里的人都很善良淳樸,只是一年才洗一次澡,我第一次看到有些怕的,因為要幫他們施針,用很多棉球都沒搽干凈施針的點,但看到我們的師兄、師姐們在幫他們治療的時候,根本沒考慮這些問題,只是全心全意的去幫助每個藏民,看到藏民們滿意的笑容,讓我終于明白了學醫的真正意義,醫者,需要有一顆治病救人的仁心,強大自己,救死扶傷。
未來:弘揚傳統中醫文化,盡最大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
傳統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,既然有緣接觸并學習,我會一直堅持下去,將傳統中醫發揚光大,以后有能力能幫助越來越多的人。